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古代礼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古代人们相互见面的时候,可不是打个招呼,握个手这么简单。今天在这里介绍一下古人常见的见面礼仪。
揖(yī )礼
根据《周礼》记载,根据双方的关系和地位,作揖有天揖、时揖、土揖、长揖之分。不同的作揖适用于不同的对象和场合。
1.天揖(上揖)
在正式的礼仪场合,比如祭礼、冠礼等礼仪场合中,对长辈和同族的人行此礼。行礼时,应身体肃立,双手合抱,左手在上,手心向里;俯身推手的时候,双手缓缓高举略高过眉心,然后附身60度,然后起身。
2.时揖(中揖)
时揖,又叫拱手、推手、抱拳。在同辈日常见面,辞别。应身体肃立,双手抱拳,左手在上,手心向下,从胸前向外平推,然后附身约30度,起身,同时双手自然下垂。
3.土揖(下揖)
用于长辈或给上司还礼时。行礼时,应身体肃立,双手合抱,左手在上,手心向内,附身约30度,推手稍稍向下,然后缓缓起身,恢复立容。
4.长揖
长揖,即拱手高举,自上而下向人行礼。向人作揖虽然恭敬,但是有时候则表示倨傲。
拱手礼
在胸前拢手,由前向后收,呈拱手形,向前推,不用躬身。根据距离远近,可以高,但是不能低过胸。用于日常相见或送别。
拜礼
一拜礼
展臂,至胸前合,拢手。男左手前,女右手前。躬身(30度)。手臂随腰部动,头不动。属于常规大礼,用于初次相见,敬长上,行家礼,只行一个
两拜礼(再拜礼)
展臂,至面部前,拢手。躬身(45度)。手臂随腰部动,头不动。用于向长上行大礼。一般行一个,叫“拜”。最多行两个,叫“再拜”。
三拜礼
“双手附心。”双手附在胸腹之间,男生左手在前,女生右手在前。叠并,两肘与手成直线。“高揖。”双手向前上方推出,推至额头前方,两臂伸直。“行礼(拜)。”头、颈、手臂皆不动,腰部下躬,深躬(90度)。起身,双手升至额前。
“再行礼(再拜)。”双手贴向额头,再推出。
“三行礼(三拜)。”“礼成。”双手复位,至胸腹间。
用于敬天地祖先先师,特定场合敬父母,行人生大礼。也用于集体行大礼
叩首礼
古人行的最大礼是“再拜叩首礼”。先踞坐下去,挺直身,臀部不要离开小腿,也就是不要跪起来。先行拜礼,行两个。拜礼的动作是,双手在额前揖起,下落,手拜至前面地面,身子随手臂前倾。行第三个礼时,两手下行,分开,手心向上。躬身,手背贴在侧前方地面上,额头叩至地面。第三个礼仪动作也可以双手不分开,额头叩至手心。这三个礼仪动作表示越来越敬。今人可以再拜叩首,也可以只行一个叩首礼。
只用于特定大礼,如敬天敬地敬祖先,特定场合敬先师,特定场合敬亲生父母辈祖辈,结婚那一天夫妻对拜。不可以随便行。随便行就是亵渎礼仪。
执手礼
双手平伸并出,晚辈手心向下,长辈手心向上,长辈握住晚辈的手。长辈可以坐着,执晚辈之手。属于家庭礼仪,结婚时夫妻礼仪
交手礼
仅用于生向孔夫子行拜师礼时,师代孔夫子还礼。孔子像上,孔夫子用的是这个还礼动作。双手在胸前交叉叠并,推出,平示。
师者不能随便还这个礼。
鞠躬礼
垂手,躬身。鞠躬幅度可大可小,越下越敬。
礼的内在规则在于,施报双向,平等对等,有序有位。人失去了礼仪、仪式,也就没有了敬,凡事皆不敬,也就成了二流三流人。知礼者知理,有礼者有理,合礼就是合理。礼自心生,礼由己发。总的来说,尊敬别人就是尊敬自己。
感谢大家的观看,欢迎评论、关注、点赞、转发、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