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一到周末,就是各种聚餐,大人们忙着谈天说地,孩子们则要么抱着手机玩游戏,要么在餐桌上大闹天宫:不是不停地打闹,就是在椅子上上窜下跳,或者在餐厅里,互相追逐;有些小孩会把盘子、碗,敲得叮当乱响,甚至会不停地在盘里挑拣食物或者把食物当做玩具;席间一同就餐的孩子不断地打断大人之间谈话,大声尖叫、娇纵顽劣……
具备一定的餐桌礼仪,是对美食的一种尊重,更是个人品味和素质的体现,特别是对孩子在餐桌上的表现,可以说代表的不仅仅是孩子自己的习惯,更是家庭教养的镜子,家庭教育的一种挑战。那么要如何培养孩子的餐桌礼仪呢?
一般来说,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享受每一餐饭
《锄禾》的诗,我们从小就在教孩子背诵,却似乎很少有家长愿意真正地去感受孩子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享受每一餐饭。
成人都懂得生命残酷的真相,因此我们会更珍惜那些被我们剥夺了生命而得来的食物。在西方的餐桌上,吃饭前会为了上苍赐予的食物而祈祷;在东方,也会把不可掉落饭粒、不得浪费食物作为重要的餐桌礼节。
自私是人的本性,克制自己,为他人着想则成为了最重要的礼仪。谦恭、隐忍、注重礼节,不打扰别人,让他人感觉愉悦,是其中最基本的原则。
对于孩子来说,在一餐一饭的日常生活中培养礼仪,不仅仅是这些规矩本身,而是要通过这些细小的行为,告诉孩子们一种与他人、与世界相处的模式,并通过这些获得自信和他人的尊重。
但是有时候现实并不是那么的尽如人意。
有些家长却会因此而过度地关注孩子在餐桌上的表现,有时候甚至会忘了让孩子们感受到吃饭是一种享受。动不动就呵斥、教育孩子,让那些缺乏用餐礼仪的孩子更多时候甚至不知道他们为何会出现在餐桌前,为什么总在这个时候被父母或者家人教训,甚至更不知道他们究竟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食物或者周围的环境。
所以从一开始,我们就要明白,教会孩子餐桌礼仪的目的,不是为了在外出吃饭的时候做给别人看,也不是在家里拿着苛刻条件盯住孩子在餐桌上的一言一行。
餐桌礼仪不是桎梏,不是让孩子戴着脚镣舞蹈,而是灰姑娘的水晶鞋,把孩子最天真美好的部分连同他们古灵精怪的热情一起安放其中,用最自然最舒服的方式展现出他们闪闪发亮的一面。
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都说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父母,父母作为孩子最好的老师,在餐桌上的表现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要教导孩子规范的餐桌礼仪,那么家长就应该首先做好自己的行为。:饭前洗手时,带着孩子一起去洗;等家里老人先入座,并给长辈盛饭;家人都到齐后才能开始吃饭;吃饭过程中,不随意在餐盘里拨拉,更不要把自己喜欢的菜拿到自己面前;坐姿端正,吃饭时不能大声催促或者喧哗;吃完饭不能先行离开等等。
家长做好了示范,再适当地规范孩子的言行举止,餐桌礼仪的养成就会慢慢完成。让孩子愉悦地享受美食,同时也是家教的最好体现。
用心的道理胜过大声的呵斥
一次吃饭时,朋友正和大家聊得开心,孩子跑过来非得要拉着朋友去旁边的游乐区陪伴。朋友很尴尬地一边抱歉,一边呵斥孩子:“你没有看到我和叔叔阿姨们正聊天吗?”结果孩子被吓得马上哇哇大哭,搞得一桌子正在听朋友说话的人满脸的尴尬。
其实,这样的场景在生活中十分场景,那么这个时候要如何教育孩子呢?是大声地呵斥孩子,还是温柔地讲道理?想必,大家都会选择后者吧!
确实,很多时候,大声的呵斥并不能解决问题,俗话说“有理不在声高”嘛。站在孩子的角度来说,他并没有错,他不知道为什么会挨骂,因为之前他没有被告知过在大人说话的时候,不能插嘴。不能打断。
所以给孩子一个甜甜的笑,温柔地说:“妈妈(爸爸)正在和叔叔阿姨聊天,等我把这话说完再去陪你玩,好吗?”这样的效果肯定比大声地呵斥来得更好。
孩子对禁止他们做的事情,很容易反感,也就是我们说的逆反,越不让做的事情,越要去做。因此,与其在他们做错事情之后批评他们,不如提前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去做,让孩子心里有数,也就知道自己要如何去做了。
总得来说,吃饭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要让孩子掌握一定的餐桌礼仪,在平时的每一餐都应该注意培养,好习惯都是渐渐形成的。不要等到需要带孩子外出吃饭时,才给孩子定一些规矩,或者是等孩子做不好的时候,才去批评孩子,这对孩子来说都是不公平的。
我们都喜欢有品位、有教养的孩子,而这需要我们家长自己先做好!愿我们身边都是小绅士,小淑女,让吃饭成为一种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