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礼仪用品网 - 礼仪用品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办公谋略 | 商务新闻 | 生活新闻 | 送礼指南 | 谈判礼仪 | 新闻趣事 | 饮食文化 | 职场新闻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谈判礼仪 > 速食时代的到来更应该注重餐桌礼仪
4.biz | 商业搜索

速食时代的到来更应该注重餐桌礼仪

信息来源:uoeoo.com   时间: 2020-04-26  浏览次数:37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正所谓有礼仪之大谓之夏,中国的礼节与仪式。中国礼仪以周为最,中国古代一般推行周礼。中国古代有五礼之说,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喜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民俗界认为礼仪包括生、冠、婚、丧4种人生礼仪。实际上礼仪可分为政治与生活两大部类。政治类包括祭天、祭地、宗庙之祭,祀先师、先王、圣贤;乡饮、相见礼、军礼等。生活类包括五祀、高禖之祀、傩仪、诞生礼、冠礼、饮食礼仪、馈赠礼仪等。在这些礼仪当中,有一项礼仪也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那就是餐桌礼仪。

顾名思义,就是指在吃饭用餐时在餐桌上的礼仪常识,餐饮礼仪问题可谓源远流长。据文献记载可知,至少在周代,饮食礼仪已形成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是孔子的称赞推崇而成为历朝历代表现大国之貌、礼仪之邦、文明之所的重要方面。

大家看到这里,心里肯定想,不就是吃个饭嘛,有那么讲究麻烦?川厨仔在这里提醒大家,千万不要小看餐桌礼仪中上菜顺序和摆盘礼仪。

中餐里,大家都知道要先上开胃菜,通常是四种冷盘组成的大拼盘。有时种类可多达十种。最具代表性的是凉拌海蛰皮、皮蛋等。有时冷盘之后,接着出四种热盘。常见的是炒虾、炒鸡肉等。不过,热盘多半被省略。主菜 紧接在开胃菜之后,又称为大件、大菜,多于适当实际上桌。如菜单上注明有“八大件”,表示共有八道主菜。主菜的道数通常是四、六、八等的偶数,因为,中国人认为偶数是吉数。在豪华的餐宴上,主菜有时多达十六或三十二道,但普通是六道至十二道。这些菜肴是使用不同的材料、配合酸、甜、苦、辣、咸五味,以炸、蒸、煮、煎、烤、炒等各种烹调法搭配而成。其出菜顺序多以口味清淡和浓腻交互搭配,或干烧、汤类交配列为原则。最后通常以汤作为结束,最后上甜点或者点心,如馅饼、蛋糕、包子、杏仁豆腐等。最后则是水果。每个人座位面前都摆有筷子、汤匙、取菜盘子、调味盘、汤碗、茶杯、酒杯等。有时也会备有放置骨头的器皿或餐巾。筷子多使用柱形长筷。古代时候会以象牙、珊瑚制作的筷子作为地位的象征,不过,为了保护生态,可持续发展,今日仿镶牙的塑胶筷子已相当普遍了。汤匙多为陶瓷制,有时会备置搁置汤匙的汤匙架。取菜盘是盘缘稍高的中型盘子,有时准备两只。深碗是开口较深的汤碗,置于骨碟之上。

以上零零总总小细节,大家不要觉得繁琐,这都是体现主人家对客人的尊重以及自身的教养。好的餐桌礼仪代表了人们背后的家庭教育和自身涵养,这也是商务会餐和职场聚餐中非常重要的印象。

中国餐桌上的礼仪归结以下几点:

第一,入座。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再请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时要从椅子左边进入,入座后不要动筷子,更不要弄出什么响声来,也不要起身走动。如果有什么事要向主人打招呼。

第二,进餐。先请客人、长者动筷子。夹菜时每次少一些,离自己远的菜就少吃一些,吃饭时不要出声音,喝汤时也不要出声响。不宜把碗端到嘴边喝,不要一边吹一边喝。有的人吃饭喜欢咀嚼食物,特别是使劲咀嚼脆食物发出很清晰的声音来,这种做法是不合礼仪要求的。特别是和众人一起进餐时,就要尽量防止出现这种现象。

第三,进餐时不要打嗝,也不要出现其他声音。如果出现打喷嚏、肠鸣等不由自主的声响时,就要说一声“真不好意思”、“对不起”、“请原谅”之类的话以示歉意。

第四,如果要给客人或长辈布菜,最好用公筷,也可以把离客人或长辈远的菜肴送到他们跟前。按我们中华民族的习惯,菜是一个一个往上端的。如果同桌有领导、老人、客人的话,每当上来一个新菜时就请他们先动筷子,或着轮流请他们先动筷子,以表示对他们的重视。

第五,吃到鱼头、鱼刺、骨头等物时将它放到自己的碟子里或放在事先准备好的纸上。

第六,要适时地抽空和左右的人聊几句风趣的话以调和气氛。不要光着头吃饭不管别人,也不要狼吞虎咽地大吃一顿,更不要贪杯。

第七,最好不要在餐桌上剔牙。如果要剔牙时,就要用餐巾或手挡住自己的嘴巴。

第八,要明确此次进餐的主要任务。要明确以谈生意为主,还是以联络感情为主,或是以吃饭为主。如果是前者,在安排座位时就要注意把主要谈判人的座位相互靠近。如果是后者,只需要注意一下常识性的礼节就行了,把重点放在欣赏菜肴上。

第九,最后离席时,必须向主人表示感谢,或者就此时邀请主人以后到自己家做客以示回敬。

餐桌礼仪太多太多,法国有七忌,中国有十五则。这说明世界各地都看重大家在食物面前的表现,这就需要我们更多的注意和学习了。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礼仪用品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