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许多父母都花了大量的时间精力,来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或者是上各种兴趣班。但许多父母却忽视了对孩子的礼仪教育,许多小孩子甚至连基本的招待客人的礼仪都不会。
中国是礼仪之邦,很多父母从小就教育孩子要有礼貌、懂礼仪。有些知识书本里没有,但孩子却必须学会,比如一些基本的礼仪常识。
以下这3种最基本但却最重要的礼仪是我们必须要教给孩子的,越早学会,受益越早!
1、餐桌上的礼仪
每个孩子从他在餐桌上的“吃相”,都可看到他背后家庭的文化,教养和每个人的修养品位,当然这不是即兴“表演”,而是家庭长期熏陶的结果。今天,作为孩子的父母,考虑得比较多的也许是如何给孩子增加营养,让孩子吃得好一点,吃得多一点,却很少考虑餐桌上的家庭教育。
在家中,与父母共同进餐;在社会,与朋友同学一起聚餐;如果能养成一个文明,儒雅的用餐习惯,这是保证孩子将来社会规范上的适应,人际互动上的和谐,以及各种条件下事业成功的重要前提。
家长要教孩子具体用餐礼仪细节,比如用餐前(长者先,幼者后),家人各就各位,全家人坐定后,方可动筷;用餐过程中,随时保持桌面的整洁;餐时,细嚼慢咽,餐食在口中不说话;吃东西,喝汤不出声;不翻捡盘中食物,有些菜食使用公筷;筷子上沾有食物时不夹菜等等。
2、与人交往的礼仪
越是善于通过语言与人沟通和交流的人,他的学习和事业取得成功的几率就越大。除了增进彼此的了解,谈话也可以暴露一个人的品德修养、道德素质、文化修养以及生活阅历。
为了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我们也有必要让孩子了解、学会与人交谈方面的一些礼仪常识,以便在谈话交流中让自己的行为更加合情合“礼”。
家长要教孩子学会寒暄,寒暄就是指人们碰面时相互问候,以示自己的礼貌和对别人的尊重。还有,无论是说话还是听话,都应该神情专注,一心一意,态度诚恳,落落大方,这既有利于说话人的话语被别人接受和领会,也表现了听话人对别人的尊重。
在与人交谈中,一些表情、动作往往能促进交谈的顺利进行,比如,微笑、点头、眼睛注视对方、身体前倾等等,这些都是表示你对别人的尊重和欣赏。
3、公共场合的礼仪
在公共场所,要遵守道德规范,遵守礼仪。孩子还小,父母一定要及时教给孩子在公共场合应注意的礼仪。孩子显得有教养,父母脸上自然光彩。
在公共场合,保持安静是文明的表现。从孩子年幼时,妈妈们就应该教导孩子什么地方应该保持安静,什么地方可以说话、走动。比如带孩子去医院看望病人时,妈妈可以这样跟孩子说:“宝贝,医院里不能大声说话,因为有病人。我们进去后一定要保持安静,如果有需要,你可以小声告诉妈妈。
此外还要教孩子注意公共卫生,养成把果皮、果核、烟蒂以及其他垃圾扔进垃圾箱的习惯,需要处理痰、涕的时候,应该用纸先包起来,再扔进垃圾箱。乘车的候,要注意保持车内的整洁。如果制造了垃圾,要自觉用袋子装好扔到垃圾袋里面,不要扔到窗外。在车厢内,不要乱蹬、乱踏。
其实礼貌是沟通的基础,礼貌也代表一个人的形象,让孩子从小养成懂礼貌的好习惯,不仅是为了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更重要的是为他们今后的交际奠定坚实的基础,能够顺利地融入社会,所以父母不能忽视对孩子的礼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