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和团运动应该是清朝历史上的最后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这场影响广泛的运动对近代中国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一些人还常常认为正是义和团运动才导致了八国联军的联合行动,当然这其中必定有一定的误解,我们暂且不谈。而要说的是,这场运动首先的兴起地是山东,当然很多人都认为山东本就是好斗之处,但是这场运动爆发于此,却是各种偶然性的集中。
1、德国租借,对外国人的抵触心理
山东在晚清后期属于德国的势力范围,是德国在19世纪晚期统一之后,他对中国的自然经济状态进行全面考察之后,德国人认为山东沿海,特别是没有开发的胶州正是最适合德国人居住的环境。如果有大量的投资,更多的人可能也会过来,尤其是海外市场还会开拓。所以当时的德国人就是选择了山东。
在1870年代,德国人在山东的投资越来越多,到了1895年《马关条约》之后,打开了投资的这种空间,自由投资,这样就使德国人向山东投资就更大。德国才在1897年利用曹州教案出兵胶州。出兵胶州之后,中外通过谈判,到了1898年3月份,就达成了胶州湾租借100年的协定,就是把胶州湾租借给德国。所以这个时候的胶州就属于德国人管理了。而山东本地的人,因为德国人在山东的一些过激措施,自然对外国人有一定的抵触心理,自然就会有激发矛盾的潜在危机。
2、山东地方民风
山东从很早以来,就是一些梁山好汉、山东英雄、山东好汉的故事汇集地,山东民间有着一种英雄的情节。山东的武风也很盛,人民常常练武取乐。所以当在工业化的冲击下,乡村解体,农民脱离群众自然会有不满。当人们失去职业、失去正当收入的时候,人们能做的就是强身健体,当时很多练功夫的,我们讲叫他们为义和拳或者拳匪。他们失去收入来源之后,能够期盼的就是别生病,不要给家庭做成负担,所以这一地区可以暂且认为是个武风盛行之地。
3、甲午战争的影响存留
山东是甲午中日战争的主战场,日本人在山东半岛登陆,后来去围攻威海、围攻刘公岛,之后也向内陆进军。主战场在山东,就集结了相当规模的清军。那么清军集结在这,等到战争结束之后怎么办、遣散了。国家绝对不会无缘无故地养军队,国家养军队是为了打仗,不打仗了必然就会遣散这些人。
所以我们今天看义和团的成分时,是有着军队人物因素存在的。当时军队里边遣散的这一拨官兵都是离开土地去当兵的,因此在甲午战争之后,政府遣散军队时,这些人并没有全部返还自己的家乡,就在城乡之间游走。而这些人后来又成为了义和团运动中的小领袖,使得有了一定的组织化。
而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山东的民教冲突非常复杂。就是宗教——天主教、基督教和非宗教信仰的中国人之间的冲突。这个西方宗教传到中国来,其实是十分漫长的历史了,在历史上也起到过一定的作用。明清时期,传教士的势力更是获得了扩大。而当时的一些人在教会的庇护下,对普通民众进行了一定的打压,尤其是山东地区受这些宗教因素十分明显,急剧的宗教冲突导致了危机的爆发。
当然我们也只是部分讨论了原因,义和团运动爆发于山东,是各种原因集合导致冲突加剧,进而有了这场运动的爆发。“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虽然这场运动起于山东,但奈何当时的社会矛盾已经十分冲突,可以理解正是这一个着火地,点燃了当时的危机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