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发布。“十四五”时期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是促进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明显提高。要求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
礼仪与文明同源,对于规范人们的行为,提高社会文明风尚,推动社会文明得到提高有重要意义。礼仪也是培育新时代文明风尚的重要载体。《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礼仪礼节是道德素养的体现,也是道德实践的载体。”礼仪礼节潜移默化地对群众进行精神洗礼及文化熏陶,在日常礼节及重大仪式中以礼化人、成风化俗,凝聚群众、引导群众,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新时代社会文明风尚具有重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建立和规范一些礼仪制度,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进入“十四五”时期,促进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任务,要把礼仪制度的建设及礼仪教化列入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立为本,久久为功。当前,运用礼仪礼节的文化资源,发挥其涵育社会文明新风的作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聚焦新时代特征创设礼仪主题,赋予礼仪新的时代内涵。礼仪是一种意义赋予的过程,是社会意识形态重要的外化形式之一。不同时代的礼仪有着不同的主题和诉求,新时代礼仪的主题必须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同向同行,内容应充分反映时代的特征,高度契合时代要求,为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增强凝聚力和感召力。新时代礼仪必然要回应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一新的奋斗目标,协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促进社会文明得到新提高的现实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并融入各种礼仪,在礼仪主题及内容的设计上充分体现形成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尚的目标与要求,通过礼仪的运作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
创设群众喜闻乐见的礼仪形式,增强礼仪的感染力与吸引力。礼仪的形式是否新颖活泼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受众的参与广度与深度,礼仪活动形式的设计应针对性地体现新时代人民群众的言语方式、审美情操、文化结构和文化修养,既契合群众的精神需求,又制造热闹场面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娱乐,增强人民的身心健康,做到思想性、艺术性、参与性有机统一,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促进情感归属,激发爱国进取、团结奋进的时代精神,引领人们在向真、向善、向美、向新的维度上形成崇高的理想与追求。
打造礼仪教育网上高地,建构礼仪教育联动互动共建共享机制。礼仪运作过程包含了前期宣传、操演、后期扩散等程序,空间维度上涉及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等多个场域,需要建立国家礼仪教育为引领、家庭礼仪教育为基础、学校礼仪教育为核心、社会礼仪教育为补充的多元化多维度礼仪教育格局,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配合,形成良好的宣传及教育效果。通过打造礼仪教育的网络传播平台,发挥现代网络及传媒突破时空界限、传播方式传播路径更多元更便捷的优势,实现礼仪礼节现场物理空间在虚拟网络空间的再现。将现实空间中的礼仪实践情景转化为网络空间的礼仪教育情境,建构网络礼仪传播平台为主体交往和意义建构的公民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形成国家礼仪、社会礼仪、学校礼仪、家庭礼仪四维一体的联动互动共建共享的优势,产生礼仪教育合力和良性循环,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发掘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融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和现代文化形式于新时代礼仪。礼仪往往是通过描绘和展现过去的事件来使人记忆过去,人们在礼仪操演的现场重新体验历史记忆和场景,产生情感共鸣共振,宣示和释放礼仪主题的认同。因此,礼仪的运作既要尊重历史及传统,将历史文化如革命文化作为礼仪教育重要的精神滋养,又密切观察新时代社会的特征与变化,找准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把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的精神及要求相结合,将传统文化中的礼仪资源融进新时代礼仪,探索出融合民族性和时代性特色的礼仪内容。可发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和民族“节文化”的礼仪载体,组织群众参与祭孔大典等公祭类礼仪,使中华优秀文化、区域特色文化的礼仪资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圆融共生。也可征用民间的扭秧歌、龙灯队、舞龙舞狮这种有潜在政治意义的民间礼仪,把其纳入国家事件,以当前深受群众欢迎的“快闪”行为艺术形式在政治礼仪中表演,既充分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又把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精神相结合,实现民族性、艺术性与时代性的融合,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发挥对人民的精神滋养作用。
礼仪礼节增强价值认同,凝心聚力,成风化人,是培育新时代文明风尚的重要抓手。以推进文化强国建设为引领,根据新时代文明的特征和要求建立和规范礼仪制度,发挥礼仪礼节的价值引导与涵育功能,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心入脑入行,努力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奠定团结奋进的思想基础。
(金羊网文/羊城晚报评论员 王翠华)
(作者是广州大学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