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礼仪用品网 - 礼仪用品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办公谋略 | 商务新闻 | 生活新闻 | 送礼指南 | 谈判礼仪 | 新闻趣事 | 饮食文化 | 职场新闻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谈判礼仪 > 何谓“礼仪之邦”,看一看先秦用玉的这三大规矩就明白了!
L.biz | 商业搜索

何谓“礼仪之邦”,看一看先秦用玉的这三大规矩就明白了!

信息来源:uoeoo.com   时间: 2022-04-30  浏览次数:21

  随着汉服兴起,有一个词被越来越频繁的提起,那就是“礼仪之邦”。但既然要提“礼仪之邦”,那也一定要提到和古礼“绑定”的一套专用制度——用玉制度。“礼”正是借助像玉这样的政治用品才得以外化和规范。是以古人在使用玉器的时候,一定是非常严肃,不能有丝毫轻率亵渎之举的。而且大凡使用玉器的礼仪,一定是非常庄重的场所。在长期严格用玉礼仪的要求下,于先秦时期,也就渐渐形成了三大用玉的规矩:

  

  商代 | 玉兽首饰件

  第一,鉴玉尚质。凡是在礼的规定之中,所使用的玉器,所着重的是玉的质地和造型寓意,也就是说要突出玉的美质和形意。要达到这一要求,玉器的表面就必须朴素少纹,不允许雕刻繁缛的纹样,以免影响玉质的表现和形意的表达。《礼记·礼器》曰:“有以素为贵者,至敬无文……大圭不琢……此以素为贵也。”意思是在礼中所使用的玉器,以质素为珍贵。

  

  西周 | 玉琮

  古人崇玉以素为贵,不以纹饰为论美的标准是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政治原因,当时有“至敬无文”的信仰,二是在实践中自然产生的审美意识。本来古人认识玉就是从被玉的美质所吸引开始的,充分利用工艺材料美的属性,最大限度发挥这个属性,是相玉、治玉的重要法则。这个法则甚至一直沿用至今日,并成了衡量所有工艺美术品艺术质量的标准之一。只不过现在我们舍去了政治原因,纯是出于审美的缘故,所以玉雕至今仍以素简干净为美。

  

  当代玉雕作品 | ?和田玉青白玉活环平安牌

  第二,执玉尚谨,这是要求上至天子下至朝臣,凡是在执持玉器的时候,都必须神情庄严、姿势规范,不允许有丝毫的马虎随便及不恭之态。以《礼记·曲礼》所载举例:“凡执主器,执轻如不克。执主器,操币、圭、璧,则尚左手。行不举足,车轮曳踵。”就是说,凡是在执持至尊至贵的玉器时,要以相当敬重的心情和非常慎重的态度,即使玉器很轻小,也要表现得很庄重,让人觉得玉器很沉重,仿佛有不胜之容。如单手执持,按规定必须用左手。因为根据我国的传统观念,以左为上首,代表阳,执玉必须在最上首方为正确。持玉行走时,步伐必须是不紧不慢、小步前进,有如车轮之运转,连续而不间断。

  

  古人对用玉这种诚惶诚恐的态度是基于玉器本身所代表的意义重大,是顶顶重要的政治用品,说大了代表神权、王权,说小了代表个人的尊荣,故而必须要慎重以待。而这也就是我们要说到的用玉规矩的第三个方面——用玉尚慎。

  

  一枚瑞玉并不是随随便便可以用的,怎么用?什么时候用?都有规定,如果用的不适当,说不定也有杀身之祸。以丧礼用玉来说,《礼记》中就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人身故,家无嫡子可继承家业,只有六个庶子。于是通过占卜进行抉择,掌卜的人说谁去沐浴佩玉,谁就可能在占卜中获得吉兆。其中五人都为得吉兆而照做了,唯有一个庶子觉得于礼不合,没有去做,最后是这个没有沐浴佩玉的庶子在占卜中获得吉兆,继承了家业。

  

  这在现代看来,就是一个叫人看得云里雾里的故事,但其实这个故事重点不在于占卜神奇或举头三尺有神明,而是在宣传执行礼制方面的教义,只有能知礼并切实地按礼办事,才配享受合法的继承权。这是以礼取人、以德取人的一则典故。佩玉虽是祈愿吉祥的事情,但也得分清事理和场合,在亲丧期间佩玉是大逆不道的事。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礼仪用品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