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常身在万物之中,心在万物之上,仁者爱山;智者常有才而性缓,有智而气和,智者乐水;智仁者,定可出乎山水,得乎天下……”日前,记者来到番禺区市桥康乐园,采访儒家礼仪师陈锦荣,了解他这些年推动国学礼仪教育进社区进乡村进学校的经历。
在社区举办“传统礼仪学堂”
儒家礼仪师陈锦荣20年如一日,不断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如古代汉文化传统礼仪、中华古典文化作品等,强化社区居民对中华传统家庭文化与伦理的理解,努力为社区培养出既有扎实现代科学基础、又有中华传统家庭价值观念的人才。
陈锦荣在推广国学礼仪教育进社区做了大量工作。前些年,市桥康乐社区在居委会门前的小广场举行“康乐社区礼仪学堂”开学典礼。社区党员、青少年和北城小学师生约70人参加了活动。活动中,陈锦荣向大家讲诵国学经典《论语》,并讲授中华传统礼仪。其间,陈锦荣还为康乐社区两名13岁学生主持“成童礼”,向大家展示了传统的交际礼仪,并开展儿童教育和家庭文化建设专题讲座。不少社区居在听课后纷纷表示,这是他们人生的重要一课。
陈锦荣认为:“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法宝。两千多年来,孔夫子把礼承传下来,保持了我们民族的持续繁荣。在行礼中,我们生敬生情生信,父慈子孝,师爱生尊。明礼,知恩,立志是孝道的有机结合体。通过教育,不少社区居民都知道高揖礼、大揖礼、平揖礼、颔首礼这四种礼仪和行礼方法。一名行过成童礼的孩子说,行礼后的他明白自己已告别童年,走向青春,担负使命。”陈锦荣说,年节行大礼旨在通过敬礼,体验敬业、敬事、敬己和敬人。
以古琴为载体 助力国学礼仪之花在乡村盛开
陈锦荣还14年一日跟随名师练习古琴,并以古琴为载体走进农村,推广国学礼仪。
陈锦荣获得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颁发的“全国民族乐器演奏艺术水平考级委员会考试指导教师资格证”(古琴专业高级学员的指导教师资格),2007年至今,陈锦荣陆续受邀到番禺区多个村镇进行主题系列讲学。初始,他主要以如何科学教育小孩,激发小孩学习兴趣等现代家庭教育理念开展讲座,后发现,现行教育手段只能解决浅表性家庭问题,却不能从根本上构建和谐家庭的核心。后来,他尝试加入读经典、行家礼的内容,配以汉服展示和古琴演绎。喧闹的会场,一段简单的古琴奏来,即使席下尽是不谙乐理的村民,也能安静下来。为何选择在乡间简陋的课堂上,在没有太多文化底蕴的村民中演绎古琴呢?陈锦荣说,“乐者,德之华也”。相信音乐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对人们道德、意志、品格、情操产生不可轻视的作用。就这样,陈锦荣把古琴音乐在乡村推广,让村民多听正音雅乐,习琴操缦。
让国学礼仪走进校园
让国学礼仪走进校园是陈锦荣近年来的努力方向之一。迄今为止,他已深入番禺的30多所中小学校和幼儿园进行国学礼仪的公益分享。
“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后已矣。”陈锦荣曾携手珠海射道馆射箭教练李军阳在东怡小学举行“观射箭,学礼仪”的活动。东怡小学学子们在观摩李军阳的弯弓劲射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学习礼仪的重要性。
陈锦荣向东怡小学的小朋友以射喻教,“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共争也君子”。他表示,射艺一直是古代教育人才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之一,对传统文化影响至深。在传统射箭中,礼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最受推崇的。礼以道其志,乐以和其性。从射礼的角度讲,射手在射箭前一般要进行庄敬和悦的“鸣射仪式”:上鸣敬天,效法“天行健”,而自勉“自强不息”;下鸣敬地,学习“地势坤”而自励“厚德载物”;中鸣敬人,而立志“中正做人”。陈锦荣向东怡小学学子分享,射箭不仅是一种运动,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极佳方式,特别是在人心渐浮的今天,这项不论男女老少不论时空均可练习的运动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培养静定、内省、坚毅、果敢等优秀品质,可谓文武兼修、身心受益。

陈锦荣传播国学礼仪

文/图:番禺融媒体记者潘伟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