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礼仪用品网 - 礼仪用品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办公谋略 | 商务新闻 | 生活新闻 | 送礼指南 | 谈判礼仪 | 新闻趣事 | 饮食文化 | 职场新闻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谈判礼仪 > “姑不接,姨不送”:一看便知,古人结婚有哪些礼仪
N.biz | 商业搜索

“姑不接,姨不送”:一看便知,古人结婚有哪些礼仪

信息来源:uoeoo.com   时间: 2024-05-20  浏览次数:41

  

  结婚是一件大事,对于以后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

  古人认为,婚姻是人生的大事,因此也有许多关于婚姻的俗话。

  有的至今还是非常受用的,例如“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是中国一句俗语,意思是到了一定的年龄,男的应该娶妻生子,女的应该找个对象结婚。主要用于过了婚嫁年龄的人。

  在民间,流传这样一句话:“结婚不宜早,只要配得好”。

  “结婚不能太早,找到和自己相配的人才是最好的婚姻”。

  早婚的两个人年纪都不大,所以说两个人还有很多不稳定的地方,很容易就会产生不一样的变化,长时间的相处,才发现两个人思想上有不一样的地方,就很容易在日常产生分歧,分歧越大,离婚率就越大。

  

  “爱情就是不爽了可以随时走人,但婚姻不能说走就走。”

  我觉得这个回答超正常。婚姻是件很现实的事,需要两个人都做好充足的准备,还有拥有坚定在一起的决心。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

  “男怕入错行”,意思是说,男人立业,没有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了自己不应该选择的行业,造成在行业中失利,根本不适应行业的需要,而造成遗憾。

  我老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个孩子高考落榜,回家当农民。他一向精灵有算计,头脑灵活,非常聪明,是个能干的小伙。

  可是家里穷,再无钱供他上学,也没有办法给他学手艺。

  于是留在家里帮助年迈的父母种田十多年,家里越过越穷,每年缺粮食吃,经济上更不用说,一贫如洗。

  

  原因是,身体虚弱单薄多病,干农活毫无力气。农村人种田全是力气活,体力劳动。

  因此,他身体素质原因,不适应务农,农业生产落后,日子过得非常差。

  九十年代,打工潮的兴起,他到深圳打工,被一个香港老板看中,当上了公司的总经理。

  他凭自己的聪明才智,掘起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他在香港公司干了八年总经理,香港公司揺身一变,成为一个庞大的跨国分司。

  他正在人生辉煌的时候,却毅然辞去公司职务,回到深圳,自己创业打天下。

  经过十年的努力,所创办的电子公司,成为一个全国响叮当的上市公司,电子产品销遍全球,成为“中国制造”的代言人之一,成为全国百家明星企业。

  因此“男就怕入错行”这句话,在他身上是不是真实的写照,是不是具有现实意义?

  

  “女怕嫁错郎”,农村姑娘过去嫁婆家结婚,不象现在依据新的《婚姻法》,自由恋爱,自由结婚,充分发挥新一代女性当家作主的时代精神。

  过去,农村姑娘没有自己的婚姻权力,全是父母、家族包办。

  姑娘嫁人,由媒人在中间撮合,父母和家族说了算。

  过去农村有句这样的话,姑娘“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给洗衣杵抱着走”。

  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当时的女人嫁人是没有自由权的,是被动的。

  当嫁给一个自己不中意的、自己不喜欢的“郎”,也得要过一辈子,不得离婚,不得改嫁,是人生铸定的“郎”了。

  当女人嫁给自己不爱的男人,是没有一点后悔的权力可言的。

  所以,“女怕嫁错郎”,这句话在当时是一句有多少女人铭记在心的,用人生铸就的格言警语。

  

  总之,农村俗语“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成为人们当时的指路明灯。

  在我国民间,有这么一句谚语,说是:“不婚不嫁,不成天下”。

  就是说,男的如果不想结婚,女的如果不想嫁人,那这个世界就乱套了。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谚语呢?

  这是因为古人认为,天地之间最重要的,就是和气。而这个和气,就是阴气和阳气,调和在一起形成的。

  这就是《道德经》里说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至于人类,如何才能达到一种“和”的状态呢?那就是通过男女的婚配。那么,男女婚配了以后,为什么就能达到一种,阴阳调和的状态呢?

  在《西游记》第60回,有这么一句谚语,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个问题。

  在这一章回中,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了火焰山。

  想要过去,就得先用芭蕉扇,把火给熄灭了。可好说歹说,铁扇公主就是不借。没办法,孙悟空只好变成牛魔王的样子,还偷了他的坐骑,跑到芭蕉洞去骗铁扇公主。

  话说这个牛魔王,因为迷上了一个狐狸精,已经好长时间没回家了。

  所以铁扇公主一见,不但没看出来是孙悟空变的,还偎过来各种软声细语、并肩叠股,更是让丫鬟给准备好了酒,打算好好过个美景良辰。

  

  谁知把孙悟空给弄得不自在的,只好有一搭没一搭的陪话。

  于是便说起了,孙悟空来借芭蕉扇的事。就见铁扇公主眼睛里,不由地流出泪来,说出了这样一句谚语:

  “男儿无妇财无主,女子无夫身无主。”

  所谓“男儿无妇财无主”,就是说一个男人,如果不娶一个媳妇成一个家的话,他是留不住钱财的。

  那么,为什么说“女子无夫身无主”呢?

  尤其对于现在的女性来说,或许对这句话尤其反感。

  自己也有工作,也能挣钱养活自己,干嘛非要嫁一个男人,来给自己做主呢?

  其实这样的想法,也就是在日常时候。

  就像铁扇公主,虽然当老公赖在小三家里,不肯回来的时候,她的日子也一样过。可是当孙悟空找上门来,自己打又打不过,撵又撵不走,还被人家跑到自己肚子里折腾。

  这个时候的她,才最需要一个依靠,最需要一个主心骨。

  这就叫女子无夫身无主。

  由此可见,男女之间的婚配,不仅可以让人类繁衍生息,还可以让人间祥和。

  

  男人有了媳妇,明白了自己肩上的责任,努力挣钱养家;女人有了丈夫,无论内心里还是生活中,也就有了依靠,安心的相夫教子。

  这种模式在古代来说,确实是一派和乐融融。

  其实,即便是到了现在,这样的一种生活状态,依旧是一种很好的模式。

  不管男人还是女人,两个人组建一个家庭。至于谁挣钱养家,其实都无所谓,只要相亲相爱,相互分担,相互依靠,一起过着每一天的日子,这不正是人间,最祥和的一件事吗?

  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些关于婚姻的俗话,已经不合时宜了。

  例如“女大三,抱金砖。”

  女大三抱金砖,那男大三又是什么呢?一句吉祥话,从女大一到女大十,全都是吉祥话。

  中国自古就讲吉利,所以像婚姻这种一等一的大事,全都被喜庆、大吉大利包围着。

  参加别人的婚礼,谈论别人的婚姻,如果一不留神说了丧气话,很可能就是两家人反目成仇,记恨一辈子。

  于是,就有了各种各样的吉祥话,合辙押韵,朗朗上口,好听又好记,听到什么谈到什么,顺嘴来一句,保证出不了问题。比如“儿孙满堂”“早生贵子”之类的。

  

  而如果非得要解释“女大三抱金砖”不可,应该就是说大女人往往更懂得疼男人,更知道迁就照顾自己的男人吧。

  “女大三,抱金砖”在我接触的人们中,有几对也是女比男大三的例子,而且家庭经济条件,夫妻生活都不错。

  俗话说:女大三,抱金砖。那,究竟有没规律或者因素呢?

  我个人思考之后得出以下几点意见:首先,女人是具有母性的。

  一个男人,在外面拼搏,表现出一种大无畏的精神,可是,人终究是人,都有脆弱的一面,这时,女性的作用就不容忽视了。

  想想看,当一个男人回到家里,能够像孩子一般感受到关怀和依靠,那么,他才有精力和激情去应付白天的事业,不是吗?

  其次,没有男人会刻意去喜欢比自己大的女人,也没有女人会刻意去喜欢比自己小的男人,甚至,当两人结合时女人做出的决定,也带有那么一丝丝的不情愿。

  由此可想而知,两人的结合是多么的艰难,想想,当彼此了解后的男人爱上女人,还是一个比自己大的女人,男人在追求的过程中要顶住多少压力?要付出多少努力?

  

  但是,当男人认为值得,这个女人值得用一生去爱,他就不怕了,男人是有征服欲和占有欲的。

  因此,如果两人最终能在一起,也差不多磨练出了男人的一种毅力,努力,还有一种责任感。

  第三,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一定有一个优秀的女人。

  当这个女人真正成为男人的女人时,她会支持他,在他做决策的时候出主意,因为,女人比男人大的时候,男人会参考女人的一些建议。

  反之,则不然。好了,说了这么多,那大三又是什么意思呢?

  各位,从上文的分析中不难看出,男大三,和女大三,其实是一样的,只不过是人们对爱情的美好预言而已!

  

  “女大四,没意思”等等。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女方年纪稍大的婚姻稳固度高一些,也可以理解。

  因为女方可能更宽容,更成熟些。另外,姐弟恋也不一定都是女强男弱的格局,可能双方互相吸引,契合度很好,这样的感情和婚姻自然稳定。

  在婚姻里,有没有合适的年龄差,这个真的没有。

  统计学意义上可能有,但是感情的事,都是因人而异的,有时候也没有对错可言,对于合适的,年龄不是问题,对于不合适的,什么都是问题。

  感情的事都是因人而异的。

  

  众所周知,我国是礼仪之邦,古人结婚,也是有很多礼仪和忌讳的,例如:“姑不接,姨不送”:一看便知,古人结婚有哪些礼仪。

  一、三书六礼

  早在《礼记·昏义》、《唐律》和《明律》等古籍中,就对婚姻的礼仪,有过详细的记载,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有些礼仪还保留至今的,便是“三书六礼。”

  旧时婚礼,男家须具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种礼仪,谓之“六礼”。

  在纳采、纳征、亲迎时,男家还要备置礼物,以书面致送女家,谓之“三书”。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二回:“侯虎却不敢怠慢,备了三书六礼,迎娶过来。”

  

  二、姑不接

  “姑不接”是从“辜不接”演变而来的。

  辜不接,它的意思是指,虽然签订了婚约,倘若成为夫妻之后,若是发现女方有背叛丈夫,以及违背伦理道德的事情,那么作为丈夫就有权利悔婚。

  古人认为,如果结婚时,发现女方有违背伦理、违背道德的行为的话,便是一种辜负的行为,男方可以随即选择悔婚而不去接亲。

  村里人有一个观念就是只要是自己的闺女嫁出去了之后也就算是别人家的人了,因此接亲娶媳妇的时候也不会让姑姑去。

  另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人们认为姑姑是家里面的长辈,所以让她去接亲的话一般是有点不合适的,接亲一般应该是同辈的人去,要不然的话会显得没有礼数。

  

  三、姨不送

  古人非常注重谐音,因为“姨”的发音与“离”非常接近,结婚本是幸福美满的事情,因此非常忌讳。

  古人认为,阿姨与姑姑都是长辈,长辈无论是去迎亲还是送亲,都不合适,送亲和迎亲的最佳人选,还是家族中未婚的同辈兄弟姐妹。

  一个是认为姨都算是长辈了,按理说就不应该让他们去的,这样的话显得不尊重。

  总之这些说法都是因为人们对于结婚这一件事情很是重视,所以才希望每一个方面都要做得好。

  这样的话人们才会安心,毕竟对于任何人来说结婚都是很重要的,虽然这些俗语说的有时候并没有什么依据,但是他们所显示的就是人们对于这一件事情的重视。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礼仪用品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