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中,西施、貂蝉和杨玉环在生前都享尽了荣华富贵,即使最后落得红颜薄命的下场,也不枉她们灿烂夺目的一生。唯有王昭君一人,终其一生都背负着两国和平的使命,为了汉家安宁,不惜牺牲自己的终身幸福来成全。
自从昭君出塞嫁给呼韩邪单于之后,大汉与匈奴的边境迎来了几十年的安康太平。不仅在汉人心中如此,在匈奴人的心目中,王昭君也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在王昭君死后,匈奴人为了纪念她还做出了今人难以理解的行为。这一过程被记录在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上,在今天很多人看来都觉得不忍直视。
一、王家有女初长成
王昭君出身于西汉一个普通百姓之家,但由于父亲是老来得女的缘故,她自小就十分受宠。长大后的王昭君出落的亭亭玉立、美丽动人,不仅如此,在父母的悉心培养一下,她更是远近小有名气的大才女。
及笄之后,也曾有无数王公子弟前来求娶,但一向将她视为掌上明珠的父亲却一个也看不上。后来皇帝下令要册妃扩充后宫,才貌双全的王昭君便被安排在秀女的行列之中。当时的王昭君,也不是没有想过自己美好的未来,然而现实却常常事与愿违,不得圆满。
汉元帝选秀并不像过去一样亲自面见,而是让画师将秀女们的画像呈上来,先进行一番挑选再做决定。当时给王昭君画画像的画师叫毛延寿,他是个贪财又奸诈的小人。但凡给了他好处的秀女,他都会刻意将其画得更美。
而像王昭君这样坚决不肯贿赂他的秀女,则只能被画成个丑八怪。于是,王昭君的落选就成了意料之中的事情。然而,落选之后的她并没有被送回家乡,而是被留在永巷之中当宫女。王昭君就这样留在永巷中蹉跎岁月,年复一年的寂寞生活,让她逐渐对这个皇宫失去了兴趣。
二、昭君出塞两邦交好
后来汉元帝彻底征服了匈奴,漠南匈奴的首领呼韩邪单于亲自来到大汉的都城长安觐见皇帝,并向皇帝求娶一位公主做妻子。然而,匈奴的地位早已今非昔比,汉元帝才不忍心让自己的女儿或姐妹嫁去偏远的匈奴。
但处于政治的考量,他又不能直接拒绝呼韩邪单于的请求,于是便采纳了大臣的意见,决定从永巷中挑选一位品貌出众的女子冒充公主嫁过去。于是,被雪藏许久的王昭君再一次站到历史舞台的中央。
这也是汉元帝与王昭君的第一次相见,也正是到了这种时候,汉元帝才发现原来自己遗失了一颗珍宝、一块璞玉。虽然他心中懊恼不已,可“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既然他已经将王昭君封为公主许配给了匈奴单于,那他便不能再对她有任何的念想和绮思。
王昭君是一位美丽又聪慧的女子,再加上她是大汉的“公主”,所以在婚后呼韩邪单于一直对她敬爱有加。不过遗憾的是,王昭君嫁去匈奴不过三年的时间,呼韩邪单于就不幸病逝了。王昭君本以为自己的使命已经达成,于是便奏请汉朝的皇帝,希望能让自己回归故里。
然而当时汉元帝已经驾崩,他的儿子汉成帝是个昏庸的君王,根本没有理会王昭君的哀求。迫不得已,王昭君只能按照匈奴人的习俗,又嫁给了呼韩邪单于的儿子复株累。复株累死后,她又转而嫁给了她的弟弟搜谐若鞮。在36岁那年,相思成疾抑郁而终。
三、剺面截耳祭奠昭君
王昭君的出现,不仅给匈奴民族带来了几十年的和平岁月,更是将中原先进的管理模式和农业制度带到漠南平原。因此,王昭君在匈奴人的心目当中也有着极为崇高的地位。在她病逝之后,匈奴人不仅将她厚葬,还以“剺面截耳”的礼仪来纪念她。
所谓“剺面截耳”,就是在脸上划一道刀痕或者是砍去自己的耳朵。这样的习俗乍听起来觉得骇人听闻,但是在最新出土的敦煌莫高窟壁画中却记录了这样的一幅真实画面。这种习俗虽然在我们如今看来非常血腥,但在当时却表现了匈奴人民对王昭君的敬爱之情。
总结:自古红颜多薄命,王昭君的一生都如同风中飘萍一般不能自主。即使她当初顺利进入汉元帝的后宫成为汉元帝的宠妃,那又能如何?不过是一只被关在富贵宫殿中的金丝雀罢了。几番辗转,命运又将她安排到到出塞之路上,反而成就了她在历史上的一世芳名。